新加坡聯合早報2月17日文章:寬容而不忘卻 亞洲不要戰爭 摘編如下:二戰結束已經71年,最近報章出現不少有關日本及其鄰國對二戰歷史產生巨大意記憶體見分歧的報道和評論,例如上周四《海峽時報》刊登的一篇題為“China can take a leaf out of Manchu Issue”的文章,甚至建議中國政府以其淡化370年前滿人入侵史的做法來抹去民眾對二戰期間日軍侵略罪行的記憶。這樣的建議是毫無依據的。
  清朝統治中國260餘年,其入侵初期的殘暴行徑和康乾盛世的繁榮安定,在史書中都有詳盡記載。前朝舊事,榮辱興衰,塵埃早已落定。昔日的滿洲人現在是中國多民族大家庭的一員。歷史無法改變,也不必掩飾。但一家人終究得放下恩怨,一起向前邁進。中國曆史教科小分子褐藻醣膠書不刻意渲染那段血腥舊事,並不是忘記,而是寬恕與包容,以和為貴。這與擺脫種族隔離制度之後南非的做法如出一轍。
  在這裡須要特別關註一點:寬容景觀設計是建立在對歷史事實的誠懇認知與尊重之上的,它不等同於忘卻。
  對二戰時期日本在亞洲的殘酷侵略史,日本右翼人士與世界各國主流歷史學家所持的觀點差距之大,讓人震驚。缺乏起碼的共識,危機就會開始醞釀。這時如果只是冒然建議往日的受害方單方面給予加害方原諒乃至忘卻,是荒謬與輕率的做法。這竹北房屋個建議的出現,讓人遺憾。因為此時此刻的混沌狀態,最需要的就是新聞與學界深入透徹的分析與見地。這段歷史必須明白呈現。
  任何國製冰機維修家的公民都有知的權利。戰爭中,平民是最無辜的犧牲品。和平,才是平常民眾的真實心愿。有了對歷史的清晰共識,民眾才能更準確地衡量戰爭與和平的代價。無論是中國還是日本,如果出於政治動機企圖矇蔽或誤導民眾,其舉措都可能帶來不可彌合的分歧與無法預計的災難。
  在中國,對歷史教育自古以來就頗為重視。所謂“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歷代不乏史官以生命捍衛史實,記敘上下五千年,多少朝代的更迭。史書浩瀚,為讀書人必讀。二戰被侵略的歷史是七十多年前一次危及民族存亡的重大危機,其重要性不容質疑。而日本軍國主義可能再次帶來的威脅,正因為日本右翼人士的言行而變得日趨真實。對此,日本的各個鄰國不能不擔心。
  最需要正視這段歷史的是日本的國民。溫文爾雅,刻苦隱忍,這是戰後日本國民給世界留下的良好印象。誠懇地面對史實進行反思,不會讓這個形象變得醜陋,反而能體現出一個民族的成熟與勇氣,並贏得世界的尊重。和睦互信的亞洲,也只有在形成共識之後才能進一步穩健發展。
  迫切需要瞭解和麵對這段歷史的,並不僅僅是中日,也包括亞洲及其它世界各國。因為中日紛爭一旦惡化,必然在亞洲引發強烈震蕩,並給全球局勢帶來難以預計的衝擊。池魚之殃,無人得免。這也更凸顯了澄清史實並達成輿論共識的緊迫性。
  美國作為戰勝國,在東京審判之後草草了事,讓史實失去了在第一時間內得到澄清的機會。對此美國或許有它當時的策略考量,但是長期來看,卻埋下了可能危及本區域和平的隱患。21世紀的美國逐漸將重心轉移到亞洲,這或許可以在本區域對中國的政治軍事影響力起到一定的制衡作用。但迴首20世紀後葉,美國在它的前一戰略重心之中東斡旋多年,其結果是否直如其願?當它將重心轉移時,在中東留下的又是什麼?這一回顧,讓人們對亞洲在美國干預之下的前景也不敢輕存樂觀。
  俗語道:冤家宜解不宜結。希望美國能帶著真正的大國風範而來,在本區域促成相互理解,而不是利用現存矛盾挑起區域鄰國的敵意與紛爭並從中漁利。
  二戰血淚硝煙中的南京、廣島、琉球,失去的是無數平常百姓家的兒女們。任何資源與財富都不值得人類付出這麼慘痛的代價。  (原標題:丘幼琳:寬容而不忘卻 亞洲不要戰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s57osbou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