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黨的十八大關於“將推動經濟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提出的深入闡釋和具體拓展。
  “牢固確立質量即是生命、質量決定發展效益和價值的理念,把經濟社會發展推向質量時代”。這是在2014年備受矚目的中國質量大會上,李克強總理指明中國質量發展的著力方向。
  2014年10月28日,省長朱小丹主持省政府常務會議傳達學習中國質量大會精神時明確指出,要認真謀劃今後一個時期我省質量工作,以省的名義出台實施質量強省戰略的決定,並將質量強省戰略納入“十三五”規劃,加快建立現代市場主體治理體系,落實企業質量工作主體責任,依法加強質量安全監管,加強質量發展技術基礎設施建設,深入實施技術標準戰略,在全省實施質量提升活動,加快建設質量強省。
  兩年多來,廣東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質量發展綱要》,在質量強省活動的引領下,以構建“放、管、治”三位一體的質量工作格局為宗旨,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打破傳統的監管模式,發揮社會監管作用,加快形成以企業主體責任落實為核心,權益保護為基礎,保險救濟和社會救助為保障,質量監管和風險評估為技術支撐,政府依法監管的監管體系。
  在全面推進質量強省活動中,質監部門積極探索建立現代質量監管治理體系,為廣東率先將經濟發展推向質量時代提供動力。
  以電梯安全監管體制改革為突破口
  探索建立市場主體治理新體系
  目前,全省電梯使用管理權者確權率為92.51%,電梯責任保險投保率為64.33%,有10個市在用電梯投保率超過80%。全省萬臺電梯故障率和亡人率遠低於國家控制指標
  當前,廣東正處於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完善的階段,在質量安全監管領域,發揮政府、市場“兩個作用”中還存在諸多弊端。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組織,監管部門與企業的關係還未理順,企業主體責任不明確,政府與市場在質量領域的邊界與關係未明晰。
  為此,2012年5月,省質監局以明確電梯安全“首負責任”的監管體制改革為切入點,通過在電梯安全監管領域,將“首負責任”引入企業主體責任,為下一步產品質量的主體責任落實,扭轉行政監管為主要方式的監管理念和模式,變政府監管為依法強制的現代市場主體治理體系,進行了成功的嘗試。
  通過將“首負責任”引入企業主體責任,促進維保市場以製造單位為主的電梯維保體系和保險公司為主體的電梯事故社會救助系統逐步形成。更重要的是,帶來了以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為核心,行業組織、保險公司等多方參與共管的“四個變化”。
  一是通過確立使用權者,帶來企業主體責任意識變化。由於明確了使用權者的企業主體責任,使電梯使用管理單位的主體責任意識和風險防範意識明顯增強,提高了應對電梯故障等突發事件的反應和處理能力。
  二是通過引入電梯責任保險機制,帶來社會管理變化。建立使用權者為參保主體,生產企業、檢驗機構和維保單位參與,形成以保險公司為主體的電梯事故社會救助系統,提高救助賠付能力,有效維護乘梯者權益,提高質監部門處理電梯意外事故的辦事效率,從而實現社會管理的突破。
  三是通過開展監督檢驗,帶來電梯維保行業變化。在對電梯監督抽查的中,著重從查找和發現問題入手,推進落實電梯製造、安裝、維修及使用維護保養各環節的工作責任,建立電梯製造企業從設計、製造、安裝、改造、維修和維護保養全過程的終身服務負責制。
  四是通過落實“首負責任”,帶來質監部門監管理念深刻變化。全省各級質監局緊緊抓住電梯使用權者的責任落實,解決了因電梯運營中的多個主體責任不清、維保環節混亂等困擾質監部門多年的難題,打破以往以行政監管為主的監管模式,實現從管設備到管單位的轉變。
  目前,全省電梯使用管理權者確權率為92.51%,電梯責任保險投保率為64.33%,有10個市在用電梯投保率超過80%;新增電梯中由製造單位直接維保或由其委托、授權的單位維保的比例均超過95%,全省萬臺電梯故障率和亡人率遠低於國家控制指標。
  “四個變化”表明,廣東電梯安全監管改革以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為核心,權益保護為基礎,保險救濟和社會救助為保障,質量監管和風險評估為技術支撐,政府依法監管的現代監管格局已初步形成。
  以產品質量監督抽查改革為切入點
  探索提升質量監管效能新路徑
  目前,通過採用監督抽查“不合格發現率”,2014年,全省共抽查31807家企業生產的42825批次產品,不合格產品發現率為11.6%
  長期以來,由於質量監管模式滯後,普遍實施的以行政監管為主的市場監管模式,嚴重扭曲了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供應方和消費者需求方的權責關係,使企業的主體責任處於被動、從屬的地位,也使政府監管的有效性難以提升。
  然而,在以前均以監督抽查合格率來衡量產品質量的整體狀況,並以合格率的高低衡量產品質量監管成效,在社會上形成了“合格率等同產品整體質量狀況”的模糊認識。這種監督理念,因片面追求提升抽查合格率,導致在產品抽查的計劃安排、抽樣方式、檢驗項目中滋生了諸如選擇性安排抽查計劃、抽取樣品、規避部分風險性較高的檢驗項目,失去產品質量監管工作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全省質監部門緊緊抓住開展質量強省活動的契機,確認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研判質量工作未來路徑,認識到質監工作必須更新觀念,革新思想,創新質量工作體制機制,才能更好發揮政府監管的有效作用;只有建立起現代質量監管治理體系,才能從根本上改變企業處於被動、從屬的市場主體責任地位。
  2012年6月,省質監局的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公告發生了悄然變化,在對生產領域監督抽查質量狀況公告中,用監督抽查“不合格發現率”取代以往“合格率”的表述方式。
  這一表述的改變,不僅帶來廣東監督抽查方式的轉變,而且帶來監管理念的變革。首先是強化監督抽查針對性和有效性,使監督抽查不是去單純追求合格率,而是將重點放在查找和發現問題上,然後有目標地去整治,反過來促進產品質量的提升。其次是提高監督抽查工作的有效性和監督抽查財政經費的使用效率,使有限的監督抽查專項經費能夠發現更多問題,發揮更大作用。同時,提高地方政府及質監部門查找產品質量問題的主動性和監督抽查工作的有效性。
  按照“不合格發現率”的監管理念,全省質監部門把監督抽查的目的調整為查找行業和產品存在的質量問題上,在實施層面提倡敢於查找、善於查找質量問題,不僅使質監部門更加主動、充分、有效地發揮監督抽查的作用,而且促進了監督抽查工作的“三個轉化”。
  一是從全覆蓋監督抽查轉化為重點行業、產品監督抽查,提高監督抽查的針對性。目前,質監部門在制定年度監督抽查計劃時,側重於抽查可能危及人身健康、安全及影響國計民生的重要工業產品。在制定計劃中確定抽查產品、企業範圍、檢驗項目,更有針對性地去查找可能存在質量問題的行業。同時,加大對工商等部門移交的存在質量問題產品的抽查力度;對“不合格發現率”低且質量穩定的產品適當降低監督抽查頻次,使監督抽查的針對性更強,實現了行政資源效益最大化。
  二是從全行業普遍監督抽查轉化為發現區域性質量問題和強化質量安全風險監測監督抽查,提高監督抽查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現在,質監部門在選取監督抽查對象時,從查找企業產品質量問題入手,對抽取樣品及抽樣方法進行改變,及時發現區域性、行業性產品質量隱患,強化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實現“不合格發現率”越高,監督抽查的有效性就越大的效果。
  三是從全項目檢驗轉化為診斷性檢測,提高監督抽查經費的使用效率。以前的監督抽查以全項目覆蓋、全項目檢驗為主。現在質監部門在制訂監督抽查實施細則時,以最大限度地發現不合格產品為導向,通過對產品、行業的質量狀況進行分析,科學確定產品檢驗項目。在對產品進行檢驗時,一旦發現有關鍵項目不合格,便判定該產品不合格,則剩餘項目可不在監督抽查中再予以檢驗,而由“後處理”環節監督企業全面自查。
  “三個轉化”不僅倒逼監督抽查有效性提升,而且也使全省質監部門的監管力量更加集中,監管範圍更明確,整治問題更精確。
  目前,通過採用監督抽查“不合格發現率”,2014年,全省共抽查31807家企業生產的42825批次產品,不合格產品發現率為11.6%,省市兩級利用6972.6萬元監督抽查經費,發現了8.89億元貨值的不合格產品。
  以實施產業集群“標準聯盟”為聚集點
  探索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新舉措
  近年來,廣東各級質監部門瞄準一些優勢產業建立的183個標準聯盟,將企業的600多個“獨門絕技”轉化為“聯盟標準”
  如何將企業的自主創新技術轉化為標準,從而提升產業的競爭力?如何通過標準促進優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產品質量水平,實現傳統製造業從“廣東製造”到“廣東創造”的跨越?
  省質監局創新性地提出產業標準聯盟機制,推動整個產業質量提升。近年來,全省各級質監部門瞄準一些優勢產業建立的183個標準聯盟,將企業的600多個“獨門絕技”轉化為“聯盟標準”,不僅提高標準化戰略的有效性,而且推動上百個產業集群不斷聚集壯大,呈現骨幹企業群體效應。
  “一鎮一品”的區域性產業集群經濟是廣東經濟的一大特色。為將企業的“獨門絕技”儘快轉化為“聯盟標準”,全省各級質監部門根據本地不同情況,將企業聚集在一起,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標準聯盟為基礎,以政府支持為後盾,由企業參與“聯盟標準”的制定。
  在中山市,紅木傢具產業標準聯盟的建立,使聯盟標準發展到行業標準再到國家標準,木材出品率從60%提高到95%;傢具合格率從50%提高90%;年產值從3億提高至近30億。兩次升級,實現輓救一個產業到發展一個產業再到提升一個產業,壯大產業集群,形成競爭優勢。
  在佛山市順德區,以標準聯盟為紐帶,以產業聯盟的形式抱團主導電壓力鍋國際標準的制修訂,從“聯盟標準”上升為地方標準再到奪取國際標準,三年實現“三級跳”,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尚屬首例。該標準的制定和實施,不僅使我國成功奪取國際標準“話語權”,有效解決標準與市場狀況嚴重失衡的現狀,而且將引導電壓力鍋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提升產業競爭力。目前,順德電壓力鍋實行了專利與標準的“雙聯盟”,聯盟內的10家企業自2010年參與國際標準修訂以來,電壓力鍋產量增長48.6%;出口增長63.4%。
  據悉,在制定和實施聯盟標準過程中,質監部門不僅著眼於提升產品質量水平,而且體現出標準的先進性,儘快與國際先進技術水平接軌,促使企業邁向高端製造和精品製造,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中山市質監局通過組織企業制定實施《家用豆漿機》聯盟標準,使制漿能力、刃口硬度、噪聲、耗電量等主要質量指標都嚴於現行豆漿機國家標準,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已被日本列入豆漿機標準的重要安全和質量控制依據,極大提升當地豆漿機產業整體競爭力,促進傳統優勢產業的轉型升級。
  同時,在制定和實施聯盟標準過程中,質監部門通過聯盟標準與節約資源相結合,帶動產業向資源節約型發展,促進環境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廣東的一些專業鎮和產業集群正在通過“標準聯盟”這一特有的方式,推動產業集群的聚集壯大,從而實現產業和企業的雙升級。
  以發揮檢驗機構“六大平臺”作用為著力點
  探索構建質量發展技術新支撐
  目前,廣東擁有52個國家級質檢中心,檢測場地達100.16萬平方米。已經能夠對全省信息、家電、輕工等產業的21000多個產品國家和行業標準開展檢測
  近年來,省質監局圍繞全省優勢傳統產業轉型、戰略性新興產業壯大發展的需要,在對國家級質檢中心的建設發展中,按照技術機構具有第三方社會公正地位和公益屬性的要求,通過發揮檢驗檢測、創新研發、標準制修訂、檢測技術研究、高端人才吸聚、專業人員培訓的六大平臺作用,實現了與國際認證檢測機構、產業發展、標準化組織、科研院校的對接,不僅為地方產業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政府質量安全監管、安全隱患排查體系和系統風險防範體系建設,起到了重要的技術支撐和保障作用,而且也為下一步技術機構具有“第三方公正地位”的社會化改革取得了經驗。
  目前,廣東擁有52個國家級質檢中心,檢測場地達100.16萬平方米,設備原值總計為16.02億元。檢測能力已經能夠對全省信息、家電、輕工等產業的21000多個產品國家和行業標準開展檢測,覆蓋了全省日常工業產品的檢驗檢測服務。尤其是通過發揮六個平臺作用,實現了“四個對接”,為產業轉型升級和發展、產業集群、專業鎮優化提升提供了技術支撐。
  一是通過與國際認證檢測機構的廣泛對接,全方位服務於產業鏈,實現國際互認,解決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技術貿易壁壘障礙。
  二是通過與產業發展的深度對接,推動企業、產業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為產業發展和轉型升級凸顯了國家質檢中心檢測引領和研發服務機構的重要作用。
  三是通過與標準化組織的溝通聯繫和對接,凸顯出較強的研發轉化能力,使國家質檢中心成為集檢測與標準推廣、制定於一體的技術機構。
  四是實現了與科研院校的深度合作和對接,使國家質檢中心站在產業發展層面的高度,有前瞻性地規劃服務地方產業質量發展。
  目前,廣東以國家質檢中心為龍頭的檢測體系已經初步形成,已具備較好的發展基礎和條件,在助推“廣東製造”轉型升級和“走出去”方面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質監部門在全面推進質量強省活動中,切實轉變政府職能,通過加快推進現代質量治理體系建設,旨在培育市場經濟要素,發揮社會監管力量,加強社會監督和綜合治理,從而打破以強化行政手段為主要方式的傳統監管模式,釐清了政府與市場的邊界,明確了政府、監管部門、企業和社會組織的關係。接下來,我省將制發實施質量強省戰略的決定,並將質量強省納入廣東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把質量工作上升為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戰略,質監部門將發揮職能作用,全力助推廣東經濟社會邁向質量時代。
  撰文:歐志葵 岳志軒 編輯統籌:李勁  (原標題:深化質量監管改革 助推廣東“三個轉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s57osbou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